國會議員學習會:區塊鏈趨勢分享
在日本,許多國會議員,為了確保自己能夠跟得上一些領域的資訊,常常會開催一些學習會。台灣的政治人物、國會助理,更應該如此。事實上,國會助理,才是促成法案成功與否的關鍵,他們的不斷提升,就是國家立法品質的不段提升。
今天很榮幸邀請到台灣大學財金系石百達教授、共教中心的蔡芸琤教授,到智庫來談區塊鏈及其應用。江永昌委員、蔡易餘委員、施義芳委員、莊瑞雄委員等六位國會議員、多名國會助理,都很用心的來吸取最新的區塊鏈知識。
江永昌、施義芳以及蔡培慧委員,三位整整待了兩小時,並向兩位教授提出多個問題,特別是針對中央銀行的角色,戶政、健保等應用,對於自己的工作,他們真的很用心。
旁邊的助理,更是在之前就跟委員們討論過課題。這種用心,我很敬佩。
區塊鏈因為其去中心化以及很難被竄改,很適合用來解決「多方參與下,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信任問題」,但在政府這個框架下,是沒辦法使用像是比特幣的「公開鏈」,而是得採用「聯盟鏈」或是「私有鏈」的類型去優化資訊傳遞的效率。
政府除了用較為開放的態度去監控民間區塊鏈的發展外,政府可從六個使用場景去導入區塊鏈這項底層技術去提升效率,這六個場景分別是:能源、供應鏈管理、所有權證明、身份認證、保險、及醫療,不過這些場景都得面臨一大挑戰,區塊鏈只能確保系統內的資料難以被竄改,但是他沒法確認輸入的資料是否正確。
只要在資料上鏈的過程中,有牽涉到實體世界的資料都有人為問題,今天有談到農業的產銷履歷是否可以應用在區塊鏈上,這答案是可以的,不過真正需要克服的你要怎麼確認他輸入的資料是符合現況的呢?例如他有驗出農藥,但是他在填資料時,修改成無農藥驗出,這都是單單只有區塊鏈科技無法克服的問題。
想要克服這「最後一哩路」,就是要減少人為可控制因素,之前也有來我們智庫演講的阿龜微氣候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,他所提供的感應偵測器,除了偵測氣候外,也可替產銷履歷提供一段較長時間監測下的背書,我想這是有機會可以替農業更加分的方式。
我們要小心不能將區塊鏈視為萬靈丹,而是要具備「疏通資訊流」的思維,釐清目前所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,要不然很容易落入馬斯洛所說的,當你手上唯一的工具是槌子時,每件事都當成釘子來處理。